那个卧底百次的缉毒英雄,被报复了
甚至有吸毒者
在警方微博下叫屈
“吸毒者花出去的毒资
都变成了子弹
打在缉毒警身上
还觉得委屈吗”
“觉得”
前者罔顾道德与法律的约束,以身试法,事后又留恋公众人物的光鲜和簇拥,为求得露脸机会叫屈连天。而事实上,他们即便是成为了普通人,只要好好生活,依然能够拥有大把时光。
后者以肉身维护社会良序和国法尊严,活着的时候不能露脸,死后甚至连墓碑上都不能留下姓名,家人也不能去祭拜。
因为丧心病狂的毒贩
会用最残忍的手段
报复他和他的家人
如今
距离中国第一支
专业缉毒队成立
已经过去了39年
那支初代传奇警察队伍
到了人均60岁年纪
陈新民
中国初代传奇缉毒英雄
卧底毒窝百次
从未失手
“刀尖上行走,子弹下穿梭”
陈新民在执行任务(图源:央视)
他为影视剧制作
提供了惊心动魄的素材
1
危险指数每天都处在峰值的毒窝,陈新民进进出出了近百次。和毒贩称兄道弟,和战友里应外合,端了一个又一个窝点。那群亡命之徒恨透了他,发了“悬赏令”,悬赏200万要陈新民的人头,未果。
为了逼陈新民现身,毒贩们查到了他的妻女,开始了无穷无尽的恐吓、威胁。她们一度只能隐匿起来,不再出门。发泄无门,毒贩把魔爪伸向了他姐姐的儿子——一个13岁青春朝气的少年。
绑架他后,强行给他注射毒品。可怜的孩子被毒瘾折磨到不成人形。毒贩用“最恶毒”的方式报复了他的家人。这件事成了陈新民心中永远的伤口。但是,就算伤口还没结痂,只要国家需要,人民需要,义无反顾,他又出发了。
以陈新民为原型的电视剧《行动代号626》
2
新的任务来了。
这次他的卧底任务是伪装成和毒贩接头的大老板。一般双方交易,验货时都不能带武器,但是毒贩一个抬手的动作,让陈新民瞄到了他别在腰间的手枪。
“我要把他带进伏击圈,我那帮弟兄们发现目标,肯定就要站出来喊‘不许动’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哪能说那么听话,他如果把枪拿出来对准谁,谁都得趴下。”
陈新民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,当下他一下没主意了。为了拖延时间思考对策,陈新民故意磨磨蹭蹭地验货。毒贩很不耐烦,反复催促。
就在这时,陈新民想到了一招:“直接要收他的枪肯定不行,我吊吊他的胃口,我要把这个胃口吊起来,让他来求我。”
于是,陈新民故意说:“你这批货质量不行,这个买卖做不成。”本以为毒贩急于交货,肯定会来求自己。没想到,下一秒,枪就对准了自己的鼻子。
图源:视觉中国
“老板,你在打什么主意?”对方已经起疑了。陈新民心跳如擂鼓,但是他很快注意到对方持枪的手在抖——毒贩也怕。沿路都有警察在设伏堵卡,他必须得如期交货拿钱回去,如果真惹到“老板”,他也没有好下场。
陈新民眼神微转,开始破口大骂:“狗×的,龟儿子,你拿着枪来是做生意还是来抢钱?你拿枪抵到我,我是眼巴巴看你抢我吗!我告诉你,要拿这个货是可以的,有一个条件,必须公平交易。”
纪录片《中华之剑》 警察在商讨方案
毒贩一下怂了,立刻说:“老板你说。”
“你把枪交给我……”话还没说完,对方就跳了起来:“我把这个枪交给你,你拿着枪来抢我,我怎么办?”
陈新民不急不缓:“急啥子?话还没说完。你把枪交给我,我把子弹和弹夹交给你,拿在我手上不也是一坨废铁吗?像这样,你安全我安全,交易完了以后我还你。”
枪被顺利缴掉了。
图源:视觉中国
最终,8个毒贩全部归案。这在当年是一个大案,陈新民立了大功,因此受到表彰,但是这次表彰差点让他送命。
3
现在,为了保护现役缉毒警察的安全,他们的面孔往往以马赛克的方式出现;但是当年,人们还没有这个意识。
因为多次作为卧底打入毒窝内部,破获多起重大贩毒案件,1992年初,陈新民被评选为“中国十大杰出民警”,这是全国第一次对缉毒警察进行公开表彰。没想到,就是这一次,差点断送了陈新民的缉毒生涯。
满身勋章的陈新民
在他作为英雄被全国人民知道的同时,他的名字也上了境内外大毒枭的必杀黑名单。就在表彰会后不久,陈新民再次以卧底身份进入第一线。
本来这次组织已经有所考虑,担心公开身份的陈新民即便乔装也可能会被认出来,处境可能会非常危险,就安排了他的一个线人替他执行任务。和毒贩约定的接头时间是2个小时后,陈新民就趁这个时间事无巨细地交代线人每个时间点的细节。
没成想,毒贩提前来了。
4
“那个时候我还背着枪,他一进来,我就急了,别给认出来了。”陈新民闪身进了洗手间,打开水龙头,假装在里面方便。
“我当时听着他们在外面说什么,结果他(毒贩)跟我那个线人说,这个人怎么那么面熟,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。”线人反应很快:“哎哟,这是我大哥,人家刚从缅甸那儿过来,你怎么见过?”
陈新民手上迅速把枪藏起来,同时脑子飞速运转,然后从洗手间迈步出来,没给对方张嘴质疑的时间,先发制人:“哎哟,我说哥们儿,我瞅着你怎么那么眼熟,好像在哪见过你。”
对方果然接话:“我瞅着你也面熟。”陈新民再下一步:“你去过缅甸吗?”“缅甸我常去。”随后毒贩说了两个人,问陈新民知不知道。他还确实都知道,便顺水推舟,以“过来人”的身份叮嘱对方:“跟这些人打交道,你要小心点,吃亏了你都不知道。”
毒贩放下了戒心。
图源:视觉中国
看似风平浪静,实则暗涌翻滚的一段对话结束,陈新民的卧底任务惊险成功。最终的抓捕现场,两人再次碰面。
毒贩这才反应过来:“我真瞎了眼了,你不就是宣传表彰的那个缉毒队长吗?”为时已晚。生死一线之间,这样的事,陈新民经历了上百次。
5